11月16日,由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贝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共同主办,“守护早到的天使-关爱早产家庭,助力健康养育”早产儿日主题活动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贝亲中国区副总裁叶芳莹女士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领导以及专家共同启动《早产儿家庭精细化护理指导手册--从住院到家庭的过渡》新书发布仪式。到场的早产儿家庭均获赠了新书。
世界上,有一种温暖的爱心之“家”,专为早产低体重宝宝而设,它离不开专业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与24小时夜以继日的特殊呵护,同时也需要父母的矢志坚持。它的专业名字叫NICU新生儿病房。在医护人员看来,它更像是这些早到天使降临人间的第一个“家”。今天是世界早产儿日,让我们一起记住早产“毕业生”宝宝回“家”的故事。因为这些坚强而真实的泪点背后,有太多的力量值得传递给更多新手早产父母。
据悉,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均较足月儿差,需要给与特殊的医护。复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每年收治的早产儿达到3000例之多,其中将近500例是体重不到1500g的小早产儿。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曹云主任介绍:“在国内,目前大部分机构重视的是住院期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的照护,没有意识到父母对于早产儿更加重要,普遍缺乏对家长的关注,也缺乏延续性的理念,然而对于早产儿这一特殊人群,只有早产儿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才能够准确承担父母的教育任务。”
两年前,“早产儿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护理“项目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形成一套针对早产儿家庭的专业培训体系。项目实施两年期间,积累了许多帮助早产儿更好适应从医院到家庭的实践经验。主编胡晓静老师表示,希望这本书能通过多学科干预完善早产儿系统管理,为父母提供帮助,提高早产儿出院成功率。
活动现场,一位来自山东的早产三胞胎爸爸作为家长代表,上台分享并回忆了他与太太“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感人故事。分享过程中,三个白白净净的宝宝蹦蹦跳跳上了台,清澈明亮的眼睛吸引了台下所有的专家与早产家庭。三年前,三胞胎的妈妈怀孕约29周,三个宝宝提前来到世界。最小的弟弟只有700g,和他的两个姐姐一起在儿科医院成功救治。他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名:理想、行动、成功。孩子的爸爸说:“我自己叫坚持,这三个宝宝对于我和我的太太而言,一个都少不了。正是因为经历了当初难熬的时光,我比任何人都珍惜现在做爸爸的幸福日子,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贝亲中国区副总裁叶芳莹女士作为爱心企业代表,以一名母亲的身份上台分享:“我自己也是一位妈妈,回忆起当初分娩的场景,依然和台下所有的妈妈一样,历历在目。很荣幸能够携手上海儿童健康基金会、复旦儿科医院,一起关爱早产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天,早产宝宝在儿科医院NICU得到精心救治与呵护的珍贵画面,一度让台下的早产父母唏嘘动容。
医护工作者与早产“毕业生”上台合唱《生命永不孤独》这首原创歌曲,也再次感动全场。
值得所有早产父母关注的是,昨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健康教育频道在喜马拉雅电台正式上线。作为国内首个新生儿健康教育语音频道首档专栏,“小宝贝、大学问”早产儿科普栏目将致力于患儿出院后的延续性科学照护。栏目以新生儿作为切入点,就如何母乳喂养、夜间特殊照护、突发高热如何处置等问题为宝爸宝妈们支招。该专栏将定期邀请新生儿科专业的医护人员以及经新生儿科救治出院的宝宝家长参与录制,以飨听众。
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坦言,“我们希望能通过电波跨越时空限制,为听众朋友们就儿童疾病治疗、伤害预防、家庭照护、康复指导、健康管理等全人健康话题答疑解惑。将儿科医院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健康知识更生动地传递给爸爸妈妈们,呼吁社会大众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管理理念,共同参与孩子的健康守护。”